【安防知識網(wǎng)】在工程應用中,常會遇到鏡頭的外殼破裂、螺絲滑絲、鏡片脫落、變焦聚焦無法控制、光圈打不開、整體或局部畫面發(fā)虛、畫面聚焦不實等。在這些"癥狀"中,每個問題都可以引申出很多話題,本文主要簡單介紹AS非球面、SD超低色散和紅外ED等幾個容易混淆的技術概念。
鏡頭是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最前端,其重要性好比人的眼睛,一旦沒有了它,整個世界會黯然失色。因此鏡頭對于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貢獻絕不亞于攝像機、監(jiān)視器或是DVR、線纜等任何一種。既然是眼睛,就會伴隨著“眼疾”的存在,如:“眼睛干澀”、“近視眼”、“花眼”、“紅眼”、“沙眼”、“結膜炎”、“青光眼”、“白內障”等等。鏡頭亦是如此,跟鏡頭有關系的監(jiān)控問題也很多,如外殼破裂、螺絲滑絲、鏡片脫落、變焦聚焦無法控制、光圈打不開、光圈無變化、眩光、畫面閃爍、整體或局部畫面發(fā)虛、畫面聚焦不實等等。在這些"癥狀"中,每個問題都可以引申出很多話題,今天就大家容易混淆的幾個技術概念:AS非球面、SD超低色散和紅外ED,來簡單介紹一下。
之所以說以上幾個概念容易混淆,主要是因為原理圖的關系,下面逐一進行分析。
AS非球面
如圖1所示,一般鏡頭中所用的鏡片,都可以看作是球體的一部分,它的表面曲率是固定的,在由光軸上同一物點發(fā)出的光線,通過鏡頭后,在像場空間上不同的點會聚,從而發(fā)生了結像位置的移動,這就是球面像差。它的產(chǎn)生是由于離軸距離不同的光線在鏡片表面形成的入射角不同而造成的。當平行的光線由鏡面邊緣(遠軸光線)通過時,它的焦點位置比較靠近鏡片;而由鏡片的中央通過的光線(近軸光線),它的焦點位置則比較遠離鏡片。這種沿著光軸的焦點間錯開的量,稱為縱向球面像差。由于這種像差的緣故,會在通過鏡頭中心部分的近軸光線所結成的影像周圍,形成由通過鏡頭邊緣部分的光線所產(chǎn)生的光斑,使人感到所形成的影象變成模糊不清,畫面整體好象蒙上一層紗似的,變成缺少鮮銳度的灰蒙蒙的影像。這個光斑的半徑稱為橫向球面像差。
可以想象,在鏡頭光圈全開,或接近全開時,鏡頭的通光量大,像差對于成像的影響也大,而且口徑越大的鏡頭,這種影響越明顯。這也在一個側面解釋了,為什么在光圈全開時,成像的銳度不如光圈收小的問題。因此,有時適當?shù)夭捎眯∫恍┑墓馊?,可以有效地提高成像畫質,增加景深,避免因為光圈過大而引起的焦點較淺,容易跑焦與畫面銳度不夠的情況。但單靠收小光圈來降低像差對成像的影響并不是一個根本的解決方案,因為如果像差過大,通過縮小光圈消除像差時,可能會引起聚焦面的移動。對于球面鏡片的球面像差矯正,通常是以某一個入射距的光線為基準,然后使用凸、凹兩枚鏡片加以適當?shù)慕M合來完成,但這種方法并不徹底,想要完全消除球面像差,現(xiàn)有條件下只有采用非球面鏡片來實現(xiàn)(如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