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隨著智慧城市撲面而來,智慧城市建設信息高度集中化的特點,也對網絡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城市中傳感感知、通信傳輸、應用服務、智能分析處理等諸多層面安全風險和脆弱性日益凸顯,使得智慧城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面臨嚴峻的安全威脅。
4大安全威脅“拷問”智慧城市建設
智慧城市有力推動了區(qū)域或行業(yè)信息基礎設施的集約化發(fā)展,這種集約化基礎資源的高度共享性,加大了數據丟失、IP和身份竊取、金融欺詐和盜竊等安全風險。
與此同時,大量智能終端設備和傳感器接入智慧城市綜合網絡,產生了復雜的接入環(huán)境、多樣化的接入方式和數量龐大的智能接入終端,全面加大了智慧城市系統的接入風險。
第三,智慧城市所用的硬件軟件中,屬于我國的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較少,特別是基礎操作系統,核心芯片和數據庫管理軟件多數由國外產品占據或主導。整個智慧城市的系統就像一個巨大的“黑盒子”,很多軟硬件存在的BUG和后門不被國內所掌握,嚴重威脅整個智慧城市基礎性安全。
最后,隨著大數據成為新的生產力,為城市實現智慧提供信息基礎并給各行業(yè)發(fā)展帶來新機遇和新動力,大數據的集聚和使用也大大加劇了數據風險,進而導致城市信息泄密。尤其是隨著經濟社會運行對智慧城市應用的依賴程度日益增加,當這些應用系統受到攻擊,產生數據破壞、信息丟失時,將對城市的運行和管理造成重大打擊并難以恢復,導致城市日常生活癱瘓或造成重大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