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智慧城市的建設,國家去年給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措施。而我們智能交通建設也是在往這方面實施的。一方面是公共服務交通的便捷化,另一方面是交通管理的精細化,包括基礎設施的智能化以及網絡安全的長效化。這不僅是智慧城市,也是我們智能交通要去實現的目標。
從行業(yè)的角度來講,我們現在要從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進行轉變。這也是現在交通運輸部一直在做。但是這一轉變,甚至包括我國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的轉變,這些都需要信息技術作為重要動力源泉。
前面是一個簡單的背景介紹,接下來就是今天的主題--互聯網+交通運輸。1994年4月20日中國連入了互聯網,去年是紀念互聯網連入20周年,這20周年對我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PPT)這張圖非常全面的呈現了每分鐘我們基于網絡都在產生哪些行為,產生哪些數據。通過這張圖我們還可以看到,在互聯網對經濟方面的影響方面,我國已經超過美國。我國在互聯網方面對經濟的貢獻在2013年已經達到了4.4,我國現在已經走入了互聯網發(fā)達國家的行列。正因如此,才會出現今年的兩會報告里面總理所講的互聯網+的行動計劃,該計劃主要講的是推動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現代制造業(yè),和電子商務、工業(yè)互聯網,以及引導互聯網企業(yè)拓展國際市場。
大家可以看到互聯網+的內涵有很多的解釋,其實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說,它的本質就是傳統(tǒng)產業(yè)經過互聯網改造后的一個在線化、數據化的產業(yè)。實際上就是移動通訊網絡加大數據的收集、挖掘、整合,加智能感應形成的新的業(yè)務體系和商業(yè)模式。它做的是一個增量,而不是過去一個簡單的改造、提升?,F在互聯網+的熱點是民生、教育、金融、醫(yī)療等,這些方面逐步逐步成為現實,但是現在的突破也不是特別好。我們可以看到互聯網+在我們交通運輸里面的融合。我在前面放的都是簡單的融合,只是把我們過去很多通過其他方式提供的服務轉向以智能手機等等提供服務,其次還包括智能車輛違章查詢、在線購票、智能導航、智能停車管理、輪胎管理、公交出行等等。
從大的業(yè)務應用上面,我們通過互聯網和交通運輸的融合解決高速公路的收費問題,體現在ETC上面。因為現在高速公路的壓力瓶頸基本上都是由收費廣場造成的,所以下一步怎么去解決,我們后面還有更新的方法。
互聯網+與交通運輸的融合,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強有力地支撐了現代物流的發(fā)展,我們國家在2014年快遞業(yè)務就已經達到了140億件,最高峰出現在是阿里巴巴搞的雙十一活動期間,我們一天就要產生2.78億件快遞,這么龐大的運輸事件實際上是離不開我們整個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為代表和物流的融合。去年7月份交通部出了《關于促進手機軟件召車等出租車電召服務》,滴滴打車出來以后,一下子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對于交通部的業(yè)務影響非常大,但是交通部并未對它進行特別的管理而扼殺新的事物。
另外一個,互聯網+與交通運輸的融合,簡單來講是一個詞的變化,因為最近這幾屆政府連續(xù)了幾個變化,面向物聯網的智能交通、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統(tǒng)、汽車移動物聯網、智慧交通、車聯網等。這些概念,基本內涵都差不太多,只是在某些方面有一些細微的差別,在這里就不講它細微的差別,只是來講整個下一步的發(fā)展需要。
所以,不管怎么樣,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的結合創(chuàng)新應用為標志是下一代智能交通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的方向。
發(fā)展智能交通的真正目的,一個是精細化的管理;另一個則是為了零死亡、零擁堵、零污染。我認為這三個目標已經開始逐步的實現了,像零污染,如果電動汽車一旦替代了我們所有的石油之后,它基本上就能夠實現零污染。零死亡,車輛的安全體系,安全裝置越來越多,以后會基本實現零死亡。零擁堵,我們會進行優(yōu)化管控,這樣可以控制擁堵。智能交通下一步就是往著這幾個目標在走。
而要實現這幾個目標,離不開技術。大家知道,涉及車管理部門非常的多。我們利用身份信息識別技術,再把一些信息有效的融合,就可以產生非常好的應用,或者智能監(jiān)控也好,也可以產生非常好的應用。
相關的標準已經開始制定,很多媒體已經在講2015年是整個汽車電子身份證發(fā)展的元年,這個發(fā)展非常的快。我們基于對車輛身份的信息融合,再加上涉車信息的加入,以及路網時空信息進行融合,對這些信息進行一個非常有效的應用,形成整個的涉車信息公共的網絡平臺??梢钥吹轿覀冊诟鞣N領域產品不同的應用,不管是公安、道路管網,還是公眾等方面。這些技術加上我們的移動互聯網和第三方支付,將產生非常具有顛覆性的應用。我們也在逐步的考慮,先期將把電子標識安裝到車輛上。
第二個是互聯網+與交通運輸,現在我們已經進入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并且這是大勢所趨。同時,移動互聯網在改變我們的生活,而它對我們智能交通最大的影響在哪里?我們現在所有的人都認為移動互聯網主要的載體是手機,但是下一步智能終端一定是在汽車上面,這樣的話就會形成我們稱為的移動互聯網或車聯網。它會對我們整個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通過這里面的有機結合來實現我們互聯網+和交通運輸的融合。在融合里面,車輛的自身技術就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大家可以看到,現在的車輛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機械工具,它已經成為一個具有移動性的智能信息平臺,并且這個平臺一定隨著電動汽車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其未來70%的價值一定是體現在它的信息技術上面的應用,而非體現在簡單的車和一些硬件上面。再加上安全技術的出現大量融合到汽車里面,大家可以看到,車輛在路上行駛的時候,基于很多的傳感器,安全性提高非常多,所以我們提出來零死亡的概念是存在的。并且,所有的這些技術能夠為我們改善提高,最終解決交通安全帶來可能性。
Google現在的自動駕駛汽車已經開始上路,并且美國政府已經給Google的自動駕駛汽車發(fā)牌照了,今年就可以實現銷售了。Tesla的純電動汽車的發(fā)展,特別是能源進一步往前發(fā)展,電動汽車的電池的突破,我們國家現在電樁的布局也在大規(guī)模的實施,這就是我們整個車聯網的一個真正的核心,也就是未來我們智能交通能夠實現,剛才我提到的三個零目標硬件的支撐。另外,其他的車輛技術也在突飛猛進的發(fā)展。
下面一個很重要的技術就是車路協同,我們國家的車路協同主要解決人、車、路互相之間信息的交互。過去我們把很多的時間都放在了通訊上,現在通訊已經解決的非常不錯了,所以我們下一步還是以把時間放在整個信息互相之間的融合上。大家可以看到,不管是在美國、日本還是中國,人、車路都是未來的智能交通的一個核心。歐洲已經做了一些車輛安全道路的工作,我們國家現在也在大規(guī)模從事這方面的工作,現在中國車輛研究院也在從事基于4G包括下一步的5G的一些方面的工作。
最后說到交通大數據。交通里面有大量的數據產生,整個交通系統(tǒng)非常復雜。我們利用交通模型建立整個的平行執(zhí)行,即我們現在的ACP=人工社會(A)+計算實驗(CP)=平行執(zhí)行。優(yōu)化的控制措施出來了以后,再進行整個工程的實施。目前已經在哈爾濱市平行交通里面實驗,雖然我們在2、3年內不能實現一個控制,但是未來很難說在5~10年以后通過計算機模擬以后再對整個實時的管控系統(tǒng)進行控制,這種情況是存在的。
這個系統(tǒng)建立起來之后可以看到,基于整個城市三維的時空信息,實現科學管理、規(guī)劃、運維,這些都可以實現。
最后是想在這個會上提出幾個方面的設想:
我國智能交通發(fā)展需要創(chuàng)新的思想,一定要做好互聯網+與交通運輸融合的頂層規(guī)劃設計。
互聯網+與交通運輸的融合產生的創(chuàng)新應用必將打破過去的利益格局,政府要在做好協調組織工作。
政府要引導并鼓勵互聯網+與交通運輸的和創(chuàng)新,實施的主體是企業(yè),特別是一些創(chuàng)新型的小企業(yè)。
高度重視人工智能(AI)等技術的研究。
涉車服務將成為互聯網+在家童運輸領域競爭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