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好像不帶個指紋識別,還真不好意思說自己的手機是“旗艦機”??墒牵瑢嶋H用起來,你就會發(fā)現(xiàn),指紋識別也不是每個都好用的,有的手機,它的指紋識別功能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最難用識別器放后面
吳先生有一部HTC的OneMax,指紋識別器就放置在手機的背后。按理說,手握手機的時候,手指在機身背后進行指紋識別應該也不是太大的難事,可是吳先生每次開機都覺得很辛苦,他說:“手指需要貼住識別區(qū)域,用力摁壓滑一下才能解鎖。”加上手機屏幕足足有5.9英寸,幾乎無法用單手進行滑動解鎖。所以,在新鮮了一陣之后,吳先生干脆把指紋識別開機的功能關掉了。
事實上,對于到底將識別器放置在正面還是背面,行業(yè)內(nèi)部自然形成了“正”與“反”的兩派觀點。原因是各家所采用的指紋識別技術是由不同的公司主導的,各有千秋,有的技術是直接摁壓就可以解鎖,這樣更適合像iPhone5S以及6/6Plus這樣放置在正面Home鍵的手機;而有的技術是需要手指在識別器上面滑一下,這樣可以放置在正面也可以放置在后面,具體要看設計。所以,很難說正面和背面誰的體驗更好,但是總的說來,放置在能夠直接看到的正面,顯然更容易一些。
不得不說,iPhone系列的指紋識別體驗的確是非常好的,指紋識別放在了前面,就是Home主鍵上,單手輕松摁壓一下就可以開鎖了。尤其是單手操作的時候,放置在正面非常直觀,而放置在后面,就需要你的手足夠大了,不然還真有可能夠不到識別區(qū)的位置。
最著急 反應速度太慢
指紋識別的反應慢,是最讓大家抓狂的。反應慢是由很多原因造成:有的是識別器的芯片處理能力低下,由于系統(tǒng)反應慢,可能摸了半天都識別不了;有的則是技術要求比較高,比如三星的Note4需要整個手指覆蓋到識別區(qū)上,對于正確的“姿勢”非常講究;當然,還有的是因為傳感器長時間使用之后變臟了,或者手臟了,導致識別不夠靈敏,尤其是手指沾染了油漬或者臟物之后,這時就需要洗洗手了,同時用防靜電軟布清潔一下傳感區(qū)。
指紋識別要“提速”成為了眾矢之的。需要改進各種技術手段,尤其是相關的“軟件+硬件”的配合,可能還需要改變內(nèi)部的算法。如果速度不能提高,即便是再好的概念,也會成為雞肋。
最無奈 識別率有點低
與反應慢相關的是“識別率低”。而更糟糕的是,有的指紋識別經(jīng)常會發(fā)生指紋識別錯誤,尤其是使用時間長了之后,有的手機直接提示指紋模塊出錯,造成死機或者自動重啟。
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除了軟件和硬件的系統(tǒng)問題、手機用久容易臟的使用問題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最初指紋錄入時,存在指紋數(shù)據(jù)錄入不夠清晰的問題。尤其是拿到新機,就應該及早錄入個人的指紋信息待用。
最尷尬 識別區(qū)反而有點礙事
指紋識別還有一個隱藏的小麻煩,就是一定要有一個識別區(qū)(Sensor),即傳感器。沒有傳感器是沒法識別指紋的。當然,像iPhone系列那樣,Home鍵就是識別區(qū)還好點,有的機型專門需要開辟一個識別區(qū),如果設計得不夠好,視覺上會比較“礙事”,太大或者太小都可能影響美觀。尤其是太大的識別區(qū),可能會形成“誤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