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新預算法,8月24日,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了關于提請審議批準2015年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的議案。而此次提請審議的2015年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由兩塊數字相加而成,一塊是最終甄別確認的2014年末地方政府債務余額,一塊是2015年3月全國人大批準的2015年地方政府債務新增限額。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24日受國務院委托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就該議案進行說明,他表示,為做好2015年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工作,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財政部會同發(fā)展改革委、人民銀行、銀監(jiān)會等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清理甄別辦法,組織各地對2014年末地方政府存量債務進行清理甄別和核查。
而此次提請審議的2015年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由兩塊數字相加而成,一塊是最終甄別確認的2014年末地方政府債務余額,一塊是2015年3月全國人大批準的2015年地方政府債務新增限額。
目前最終甄別確認的2014年末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尚未對外公布,4月底樓繼偉在清華大學演講時稱,現在地方政府債務中直接由地方政府附帶償還責任的是15萬億元,如果經濟下滑,間接償還責任中的代償率可能會快速上升,增加政府負擔。
而新增債務方面,2015年全國人大批準的地方財政赤字為5000億。此外,今年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增加1000億元,主要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建設支出。財政部辦公廳主任歐文漢曾表示,這不同于一般債券,不列入一般公共預算,也不計入赤字,而是對應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以未來的項目收益償還,與新預算法要求相符。
據新華社報道,樓繼偉就該議案進行說明時透露,待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2015年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后,國務院將在批準的限額內,核定各地債務限額。地方政府在國務院批準的限額內提出本地區(qū)債務限額,報同級人大常委會批準,并在批準的限額內舉借和償還債務。
根據今年執(zhí)行的新預算法,地方政府債務可以在國務院確定的限額內,通過發(fā)行地方政府舉借債務的方式籌措。舉借債務的規(guī)模,由國務院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依照國務院下達的限額舉借的債務,列入本級預算調整方案,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
據財新記者了解,所謂余額是指舉借、償還相抵之后的實際債務規(guī)模,而限額管理相當于債務天花板,新預算法要求形成一種對債務余額的限額管理。

財政部財科所研究員王澤彩對財新記者表示,在全國人大核準批準地方政府債務限額以后,是否有進一步的舉債空間和措施將更加明確。他強調,當前財政收入增長乏力,甚至一些省出現欠發(fā)工資的問題,收支矛盾非常嚴峻,目前解決渠道集中在借債、ppp等。
此外,王澤彩還表示,限額管理的依法啟動,結合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等機制的建立,將對地方債務實現有效的“閘口管理”。
在強調對地方政府債務實行限額管理的同時,樓繼偉也明確了下一步全面規(guī)范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四大方向。
首先,地方政府債務將分類納入預算管理。樓繼偉說,地方政府在批準的限額內舉債,必須報同級人大或常委會批準,不得在預算之外舉借任何債務,也不得安排財政資金償還不應由政府償還的債務。地方政府要將經批準舉借債務的規(guī)模、結構、使用、償還等情況編入決算草案,報同級人大常委會批準。
其次,建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預警機制。樓繼偉表示,將綜合運用債務率、新增債務率、償債率、逾期債務率等指標,評估各地區(qū)債務風險狀況,風險指標及預警結果依法穩(wěn)步公開。對高風險地區(qū),督促制定中長期債務風險化解規(guī)劃,在3-5年時間內,通過控制項目規(guī)模、壓縮公用經費、處置存量資產、引入社會資本等方式,多渠道籌集資金消化存量債務,逐步將債務風險指標調整到警戒線以內,同時與當前穩(wěn)增長相結合,為其設立緩沖期。
第三,加強地方政府或有債務管理。樓繼偉強調,今后明確地方政府嚴格按擔保法規(guī)定,除對外債轉貸進行擔保外,其他擔保一律無效。或有債務確需政府依法承擔償債責任時,政府承擔部分要按程序轉化為政府債務,由地方政府在已批準限額內調整結構解決,償債資金納入相應預算管理。同時,加強對或有債務的風險監(jiān)控。
第四,全面構建地方政府債務監(jiān)管體系。
小編點評:國家對債務進一步管理,不僅是廉政的表現,同時也會進一步加大對投入建設的方案進行評估,做到不浪費。在這這種情況下,安防工程商是否應該“嚴肅”對待自己手中的安防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