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如同哈姆雷特,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從智慧的本質上而言,其是高等生物所具有基于神經器官(物質基礎)的高級綜合能力,包含著感知、知識、記憶、理解、聯想、情感、邏輯、辨別、計算、分析、判斷、決策等多種能力,擁有智慧能讓人可以深刻理解世界,擁有思考、分析、探求的能力。所以智慧城市更像是城市基于城市物質基礎之上一種高級的綜合能力,其主要的特征是讓城市管理者能做出成功決策的能力。
為了真正讓這種能力得以落地,各行各業(yè)紛紛使出渾身解數,以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為核心的企業(yè)紛紛加入到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陣容中來。但目前,雖然城市每天都能產生大量的數據,但真正被運用到的少之又少,無法形成“前端——后端——應用端”的端到端協(xié)同效應。為了打通這個鏈條,當前的重中之重仍是要解決前端結構化數據的采集,確保后端及應用端更高層次的碰撞、分析與運用。
而在此背景下,以視頻技術為核心的安防廠商似乎開始從安防監(jiān)控向著感知智能蛻變——環(huán)境感知、水位感知、照明感知、城市管網感知、智能交通的交互感知等多維立體感知系統(tǒng)正在迅速搭建起來,而在這些系統(tǒng)中最基本的組成單位便是攝像頭。
或許在更多人的眼里,攝像頭僅僅是監(jiān)控的代名詞,但隨著傳感技術的不斷成熟,傳感器成本的下降,讓攝像頭突破了原有“監(jiān)控”的局限,不再僅僅是單純的監(jiān)控錄像而已,而更多的是擁有機器視覺能力的智能感知設備。
以海康威視智能感知攝像機為例,其以感知對象和目標的不同可分為四大類:人體分析(人臉識別、人體特征提取技術)、行為分析(目標跟蹤檢測技術、異常行為分析技術)、車輛分析(車輛識別技術、車輛特征提取技術)、圖像分析(視頻質量診斷技術、視頻摘要分析技術)。感知設備不僅具有感覺,也能夠辨別與分析,就如前言所提到的智慧本質一樣,通過數據感知的類型能夠結合業(yè)務場景在平臺層進行數據分析,總結并提煉出業(yè)務分析模型,形成業(yè)務控制指令和業(yè)務發(fā)布信息,反饋到設備層進行操作執(zhí)行和信息發(fā)布。
除了對人、車、物等特定目標的感知分析外,由性能卓越的監(jiān)控攝像頭構建的多維立體感知系統(tǒng)也在環(huán)境監(jiān)測、城市管理、應急救災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比如??低?015年即推出的DT1.0多維感知系統(tǒng),除了對基本的視頻、音頻、報警等信息的采集外,還通過加入溫感器、煙霧傳感器、RFID芯片、GIS/北斗等多維度的傳感元件,將攝像機打造成一個多維感知的智慧單元,實現對溫濕度、煙霧、PM2.5、RFID、方位角等數據的集中采集,這些數據的采集和積累將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方向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
在未來,視頻結構化的數據成果呈現出來不僅僅是一張張簡單的人流、車流、環(huán)境等信息統(tǒng)計圖,而是直接反饋出經由各項數據碰撞、事件模型重疊后研判的結果,為行業(yè)管理者提供業(yè)務指導和輔助信息。視頻監(jiān)控在大數據時代下,其不可預知的附加值正在不斷被人所挖掘,越來越多圍繞著視頻應用為核心的產品及應用正在不斷的涌現,可喜的是對于安防廠商而言,這些智能算法、結構化分析、數據存儲正是自身的看家本領,多維立體感知也正是智能安防發(fā)展的主要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