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2015年10月19日中國商務部發(fā)布2015年第41號公告,即《關于變更西部數據收購日立存儲經營者集中限制性條件》公告,放松對西部數據及其子公司HGST獨立運營的限制性要求,但西部數據和HGST的銷售和品牌仍需保持獨立,西部數據在商務部公告發(fā)出后即宣布,將開始對西部數據與HGST的大部分業(yè)務進行整合。
北京時間2015年10月21日晚間,西部數據宣布以約19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閃迪,西部數據將支付給閃迪每股85.1美元,并另以0.0176比1的比例進行換股。
西部數據收購閃迪,東芝如何回應值得關注
進入閃存市場是西部數據的既定戰(zhàn)略
硬盤是現在個人電腦性能最大的瓶頸,采用閃存的固態(tài)硬盤(SSD)在速度上的優(yōu)勢是傳統(tǒng)機械硬盤難以比擬的,雖然相同容量的SSD硬盤比機械硬盤價格要高很多,但是SSD硬盤市占率卻在穩(wěn)步提高。根據DRAMeXchange的數據,筆記本中SSD硬盤的普及率到2016年有望達到30%以上。
SSD的市占率在逐年提高
數據源自DRAMeXchange
SSD是傳統(tǒng)硬盤廠商必須要重視的技術,在容量與價格達到一個平衡點之時,SSD將快速占領硬盤的市場份額。
這也就是為何過去幾年西部數據與希捷等硬盤廠商頻頻對閃存技術公司發(fā)起收購的原因。
美國時間10月20日,英特爾宣布將投資55億美元,把在中國大連的工廠改造為存儲芯片制造廠,將于明年下半年生產3D NAND型閃存芯片,這或許是促成閃迪被收購的最后一把推力。
紫光在西部數據收購閃迪的過程中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
紫光從來不掩飾自己對存儲器領域的雄心,先是傳聞要以230億美元收購美光,在直接收購碰壁以后又以入股的方式與西部數據展開合作。
西部數據能夠對閃迪發(fā)出收購要約,紫光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當然時機也非常好。
前幾年隨著智能手機的快速增長,美光和閃迪等存儲器廠商的日子非常好過。今年智能手機增長放緩,個人電腦市場更是出現不小的下滑,使得存儲器庫存壓力增大,價格下跌,反映到資本市場上就是股價大幅下跌。
據與非網《解讀高盛做空名單(三)面對三星海力士夾攻,美光究竟該如何御韓?》,存儲器是個拼力氣、拼老本的市場,所有廠商都必須靠增加資本支出不斷地向新工藝轉移,從而擴充產能和降低成本,一旦被競爭對手拉開代差,那么最終注定淪為陪太子讀書的角色。東芝與閃迪合資的Flash Ventures在資本支出上是存儲器行業(yè)里面大廠商中最少的。
閃迪的閃存營收不到三星的一半,如今英特爾與美光又開發(fā)出了3D Xpoint閃存技術,打算依靠新技術對競爭對手實施降維攻擊,前狼后虎的閃迪現在能夠找到接盤者應該感到慶幸。
閃迪(Sandisk)近況不佳,數據源自DRAMeXchange
西部數據等傳統(tǒng)硬盤公司必須要把業(yè)務重點逐步轉向SSD領域,否則就是死路一條,但是全球前5大閃存廠商,出售意愿最堅決的就是閃迪。閃迪的技術既不領先,市占率出現下滑,閃存業(yè)務上對東芝的依賴程度又很高(閃存芯片都在東芝的工廠生產),現在全球半導體出現了史無前例的整合熱潮,此時正是出售的最佳時機。
單憑西部數據自己賬上的現金來收購閃迪,西部數據今后的壓力會非常大,如今紫光不僅拿出38億美元的現金,更可以加速西部數據收購HGST的進程。據了解,西部數據合并HGST以后,每年可以節(jié)約運營費用4億美元左右,這當然是一個不錯的籌碼。
紫光曲線救國的方式能夠順利實現其存儲器版圖嗎?
西部數據收購閃迪案有一個變數要考慮,即東芝的態(tài)度。雖然西部數據表示東芝支持該交易,但到目前為止,東芝并沒有給出正面回應。
據資深財經人士表示,收購行為與供應商和客戶都沒有關系,只與股東有關。收購完成后,合作雙方是否繼續(xù)業(yè)務要看雙方的意愿。
東芝既可以選擇繼續(xù)與閃迪(即西部數據)合作,也有可能終止與閃迪的合作,并把與閃迪合資公司的股份賣給西部數據。
雖然現合同期終止合作的可能性很小,但東芝的存在,對于西部數據或紫光將來整合閃存業(yè)務,都會帶來或多或少的麻煩。
東芝如何應對這次交易,是西部數據能否成功收購閃迪的關鍵。
由于此次收購絕大部分是以現金交易,所以對紫光在西部數據的占股比例影響很小。不過紫光雖然現在是西部數據的第一大股東,但是持股比例僅有15%,并沒有實現控股,而這部分股權再分散到閃迪與東芝的合資公司中,紫光又能夠對閃迪的閃存業(yè)務產生多少影響力呢?
當然紫光趙偉國是資本運作高手,后續(xù)能否通過閃展騰挪,取得對于閃迪閃存業(yè)務的控制權,需要時間來檢驗。這個模式能否推廣到以后的DRAM產業(yè),也要首先看這個模式是否能成功。
最后我想說的是,炒得熱鬧的“紅色供應鏈”真的要來了,而且是在這個半導體產業(yè)正在發(fā)生天翻地覆變化的時刻。“紅色供應鏈”能否從炒作變成現實,從框架變成基石,還需要諸君的努力與一點點運氣,畢竟,中國大陸半導體公司在2014年的市場份額僅占全球半導體市場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