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終于將傳言變成了現實,推出了該公司歷史上首款可穿戴產品A ppleWatch.而據國外媒體報道,再過不久,微軟也將推出自主專利的智能手表,可以撥打和接聽電話、查看和回復短信。當然,“谷歌眼鏡”已經可以提供類似功能,雖然這款“未來已來”的產品至今沒有大規(guī)模銷售過。
消費者是否想要它們?當然。研究機構N P D發(fā)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4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整體出貨量將達到4800萬臺,2015年這個數字將達到 9100萬臺,增長90%左右。在這當中,中國從2014年起已超越北美市場,引領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需求,在未來一年內,有意愿購買個人健康活動追蹤器的智能手機用戶比例高達55%.
Apple Watch或定價超萬元
[打法]搭建基于自身硬件終端的各種可擴展平臺,吸引第三方加入
[優(yōu)勢] iPhone、iPad等終端銷量大、用戶范圍廣
[劣勢]用戶注意力過多投入終端,而不是平臺
作為個人消費電子市場“超然”的存在,蘋果的做法一般是用產品去帶動產業(yè)。比如初代iPhone上市的時候,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它全新的手機交互模式和酷炫的外觀上。沒有人去關注什么是App Store.而后在A ppStore不斷壯大的過程中,反過來成為了iPhone產業(yè)的堅實基礎。它讓每個購買 iPhone的用戶都能在每天獲得更多新的第三方應用,不斷豐富自己手機的可玩性。
這次Apple Watch也是如此。很多人被它的 18K金外觀所吸引,又或者是6款面向不同場合的表帶,讓人能迅速站在潮流的頂端,具有“身份符號”的作用。但蘋果的目標絕對不止賣幾臺硬件產品這么簡單。如何基于A pple Watch建立新的可穿戴生態(tài)圈,早已是內嵌在產品中的戰(zhàn)略。
這讓蘋果看起來比谷歌和微軟走得都要靠前,因為硬件率先承擔了市場培育的過程,讓產業(yè)鏈上下游能更“有的放矢”。不過這種做法也有一定的風險,比如蘋果一直是依靠硬件作為引爆點。如果一款新品無法成為爆款,在實際銷售中雷聲大雨點小,那么后面的生態(tài)圈布局也可能受到影響。南都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明年上市的蘋果A pple Watch已敲定 edition版本的人民幣售價,預計該產品將超萬元。
谷歌眼鏡“未來已來”
[打法]用純互聯網思維模式改造各行各業(yè)
[優(yōu)勢]互聯網思維超前,開源A n droid系統(tǒng)用戶量驚人
[劣勢]至今未有與公司量級匹配的殺手級產品出現
“谷歌眼鏡”這款“未來已來”的產品至今沒有大規(guī)模銷售過。其實,谷歌的可穿戴式設備布局不僅僅在谷歌眼鏡。早在2012年,谷歌就秘密收購了 A ndroid系統(tǒng)智能手表廠商W IM M.不過,“易主”后的W IM M突然發(fā)表了一份官方聲明,稱不會再繼續(xù)生產和研發(fā)智能手表產品,耐人尋味。
但可以肯定的是,谷歌一直在關注未來基于可穿戴設備的各種可能性。這從谷歌的一些其他布局也能看出端倪。
此前,據富士康在美國的專利顧問公司MiiC s執(zhí)行副總裁D onald B oles聲稱,谷歌從富士康購買了一項與頭戴式顯示設備有關的專利,通過該設備谷歌眼鏡可將虛擬圖像疊加到現實景象中。富士康方面表示,這些專利一般用于航空航天、戰(zhàn)術/地面顯示、工程和科學設計應用等方面。
到了今年6月,谷歌在一年一度的I/O大會上發(fā)布了新版安卓移動操作系統(tǒng),展示了基于安卓系統(tǒng)的新款電視機頂盒及智能手表,并推出汽車版安卓操作系統(tǒng),算是對多年來可穿戴布局的統(tǒng)一展示。不過這種只關注于平臺搭建,實際產品進展甚微的戰(zhàn)略,也獲得了一些質疑的聲音。特別在蘋果發(fā)布A pple Watch之后,有觀點認為谷歌的動作過慢可能會錯失市場先機,因為蘋果開始發(fā)力了。
傳微軟將推自主專利手表
[打法]基于現有優(yōu)勢資源,切入個人消費市場
[優(yōu)勢]研發(fā)實力強勁,底蘊深厚
[劣勢] B2C硬件市場端太弱
[模式]基于現有優(yōu)勢追求錦上添花,切入個人消費市場
早在可穿戴概念還沒被廣泛關注的時候,微軟就已經開始動作了。但微軟的產品端動作比谷歌還要慢。比如十幾年前,微軟就發(fā)布了自己基于Window sX P 系統(tǒng)的T ablet PC,比蘋果iPad發(fā)布整整早了8年。當時微軟掌門人比爾。蓋茨在產品發(fā)布會上滿懷憧憬地說:“伴隨著T ablet PC的問世,整個行業(yè)都將進入一個令人歡欣鼓舞的移動計算新時代。”但實際情況是,微軟的硬件產品和蓋茨描述的“移動計算機新時代”一樣,給人生澀難懂的感覺?;蛘哒f,很難被用戶直接感知。這也是為什么蘋果iPad一出現,便在用戶體驗上全面超越了微軟的產品,成為市場寵兒。
事實上,沒有人會去懷疑微軟的科技研發(fā)能力。在一些細分領域,微軟的人機交互設計也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比如2010年,微軟推出了使用于 X box360游戲平臺上的控制系統(tǒng)K inect,可以利用玩家身體運動控制屏幕上的動作,但畢竟市場較小,影響力有限。而且相比谷歌眼鏡或蘋果 AppleWatch,Kinect算不上一件能讓人“尖叫”的創(chuàng)新型科技產品。
有國外媒體報道稱,微軟將推出自主專利的智能手表,該產品可作為健康監(jiān)測器、音樂播放器使用,可以撥打和接聽電話、查看和回復短信,還可以與智能手機連接。而早在兩年前,微軟就已經從美國專利和商標局申請到相關技術專利。微軟中國有關人士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則對此三緘其口,稱還沒有可以公布的信息。